CASE
成功案例热线电话:
183 8887 68535000多项专利,国产包装盒如何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?
近些年,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,“卡脖子技术”时常被大家提及,比如芯片光刻机技术,国产发动机技术等高科技领域。
但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果汁饮料行业里,也有一项卡脖子技术,你可能不太清楚。在该领域知名度比较高的中国企业,如伊利,蒙牛,汇源,娃哈哈等做的也算风生水起。但如果说他们不是最赚钱的,你可能不相信?如果说他们连一个小小的包装盒也做不出来,你可能更不信??
在这里,我们不得不提及一家外国公司,他就是瑞典利乐公司。至今已成立70年之久,是一家食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提供商。上世纪20年代末,由瑞典人鲁宾劳辛和阿克兰德创办。
由于当时人们经常使用的玻璃瓶并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和保存的缘故,不断扩大的果汁、奶制品需求,让劳辛看到了其中的商机。在工程师瓦伦贝格的帮助下,劳辛生产了一种有着内衬塑料薄膜且可以防水的包装纸。劳辛还为他的设计申请了专利,将其命名为“正四面体”。也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利乐包原型。
这种牛奶盒是由复合纸包纸做成,其由73%的纸浆、20%的聚乙烯塑料、5%的铝以及2%的印刷油墨和涂料合成的6层复合结构。塑料层起到密封作用,纸板用于提高盒的硬度和强度,铝箔具有卓越的隔氧和避光性能,能够有效地把牛奶与空气、光线和细菌隔绝,因此可以在常温下存放,这种包装使牛奶和其他饮料等液体食品的存储和运输更为安全、方便,且保质期更长,而且保质期较长,可达到45天。
其实,1972年,利乐公司就瞄准了中国市场,一直做得不温不火,直到90年代中期,急于扩大市场的伊利和蒙牛成了利乐的中国大客户。利乐当时还非常“好心”,免费给伊利提供包装设备和生产线,但有一个要求:必须购买他们的包装材料,否则就停止售后。通过和利乐合作,伊利和蒙牛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。俗话说,有得就有失,在超市里,一盒成本6元的纸包装牛奶,其外层纸包装成本价就要2.4元。一盒两块钱的牛奶有0.45元是交给利乐的包装费,75%的利润都被利乐拿走了。现在看来,免费的才是最贵的。把一锤子买卖做成了一辈子的买卖。
现如今,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利乐企业,牢牢占据着全球约77%的市场份额。在我国牛奶包装市场,这一比例更是达到95%的份额。根据数据,2012年利乐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11.55亿欧元。这与国内三大乳业巨头伊利、蒙牛和光明同一年的总收入非常接近,在111亿欧元的总收入中,中国贡献了三分之一。据说牛奶公司每箱只能获得1/4的利润,剩下的3/4是利乐赚的。
大多数饮料企业都是采用利乐的设备,所用的材料也只能匹配利乐的材料;
所有采用利乐产品的灌装线,利乐都派有工程师全程监管;
企业自己研发生产线,研发投入非常的巨大,动辄上亿,短期很难看到效益;
包装不良率高达1/10000,
最重要的一点,利乐拥有了5000多项专利,其中还有2000多种在申请中,即使研发出来了,还需要交专利费(这一点就跟华为5G专利一样,后期在怎么研发也无法避开)。
利乐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?
除了抓住早期机遇,利乐也一直在做着改革创新,如以前的“利乐包”“利乐枕”,到如今安慕希等酸奶品牌,一直在用的“钻石包”
利乐注重研发,科研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七成,通过洞悉和研究终端消费者的需求,从而研发适合消费者的产品。
个人简介:
80后,一个追求极致产品设计的创业者 / 从产品设计视角,不定期分享产品设计之美 / 带你解读我们熟知的产品背后所不知道的秘密。。。
扫一扫关注大业微信公众帐号